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大学科视角下课程思政的通用模式设计与探索

资料来源: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    时间:2023-02-27 15:51:09   浏览次数: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依据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高校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

教育的本质理解

人民教育家于漪:“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教师的崇高职责就是在学生心灵深处滴灌生命之魂。” “课堂教学要德智融合”“教育归根结底不是要解决学生未来的吃饭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的灵魂问题”。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课程思政建设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显性表现形式。结合国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导向,以习总书记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讲话为前提,把握课程思政设计的大战略与大格局,结合自身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最终形成大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基于大学科视角下课程思政通用模式设计便应运而生。


2 大学科分类、作用及其关系 

向基于“大学科分类”的视角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用模式进行设计,主要依据“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即从学科体系为着手点和方向引领,将学科分为:

人文科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

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

在人类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对社会的推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科学处于三大学科发展的基础层,人文科学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3 三大学科承载育人的功能与思政元素溯源

深入分析三大学科对人类及社会发展承载的主要功能,分析三大学科的根本关系,依据学科为人类发展及社会进步服务为原则,对三大学科的“公共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溯源。从三大学科视角出发,公共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溯源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发展历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西方哲学”。



4 《投资学与实务》课程思政设计案例

以金融工程专业必修课《投资学与实务》为例,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整体设计,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课程包括:理论(2学分)+实验(2学分)。理论课通过线下讲述及课堂讨论实施,实验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通过实盘模拟交易分享模式进行实施。


5 “课赛结合,以赛促课”的课程思政实践补充模式

课程思政最大的特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时时刻刻落实到“实践中”。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投资学与实务》教学内容蕴含财富观、交易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思政育人元素。


强化“课赛结合,以赛促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改革。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继续深入实现如下育人目标:


财富观。投资目的是获利,尤在金融市场为谋取收益会偏离金融投资初衷,在交易实践中可深刻体悟其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纠偏。运用货殖列传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财富观。


交易观。交易需要不断学习——交易——纠正自己——交易......周而复始,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心态,塑造优秀品质,提升人格。若以获利为目的,就会偏离正确的交易观。


人生观。交易中交易者的行为可以与做人相匹配,课程学习过程,通过学生模拟交易,课上案例分析,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融入到交易中。



版权所有: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