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三寓三式”范式是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重要基础

作者:滕跃民 金永成   资料来源:上海理工大学    时间:2023-02-25 15:16:39   浏览次数:

“三寓三式”范式是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重要基础


 滕跃民  金永成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当前,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三寓三式”范式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尝试将该范式作为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三寓三式;效果评价

作者简介:滕跃民(1960- ),男,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原副院长,教授。金永成(1972-)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课程思政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如今课程思政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并呈现燎原之势,这和几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以前有老师对课程思政不理解,但现在他们的态度有很大的转变,能自觉投身到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的洪流之中。很多学校的绝大多数老师都写了基于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还有不少老师发扬积极进取精神,主动加入了“三寓三式”范式的要求。

 为了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要研究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探索制定全面详细的指标体系,使评价标准彰显出科学化特点。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课程思政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更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场大变革,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标准不能直接和简单照搬照套,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开展全面系统的精心思考。

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基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编写教学指南的基础。“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立足课程本身教学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提炼概括适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具体和精准地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知识点、技能点、思政点)和内容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阐述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做法、举措,清晰展示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受到许多高校关注的 “三寓三式(五化五式)”范式是课程思政微观领域比较成熟的举措和方法,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三寓三式”范式的全称是“三寓三式(五化五式)”范式。“三寓”就是“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式”就是“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寓道于教”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如何学会把握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遵守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寓德于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对应“三式”(“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指在讲授课程内容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政元素的映射或强化。“画龙”是指知识点的学习,而“点睛”是指在讲解课程知识点时,彰显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专题嵌入”是教师不打破原来教学结构,精心将思政的某个专题进行有机嵌入,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元素化合”是老师将知识点、思政点等教学元素以原子化合的方式进行结合,进而产生合而为一的效果。“寓教于乐”是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快乐教学”,包括“情景化、戏剧化、游戏化、故事化、幽默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五化五式)等形式式。

该范式起步于2013年,在2017年首获上海课程思政特等奖,2018年首获全国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2020年全国范围的首次推广应用,以及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的锤炼,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中高职院校知名的课程思政范式,其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章有几十篇,出版专著三本,并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经过全国几十所高校的推广实践,该范式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两性一度”问题,并在学生中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我们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时,可以尝试着从“三寓三式”的教学范式入手,看该课程在教学理念上有没有做到“寓道于教,育德于教”,在教学方法上是否做到“寓教于乐”。把“三寓三式,五化五式”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020-6-30.



版权所有: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